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特别关注>>脱贫攻坚路上的人大代表>>文章正文
    
脱贫攻坚路上的人大代表
千年古村有传人
——记县人大代表、豆口村村委主任张庆堂
            
    走近张庆堂,是在2015年的冬天,他和支书张开大到办公室找我,说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豆口已经错过了前四批的大好机遇,这是最后一批,再也不能耽误了。我说:豆口那么好的资源,不去申报真是太可惜!今天既然你们支村两委主干都来找,说明你们铁了心要做这件事,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申报传统村落是一场马拉松赛,既然决定开始申报工作,中途就不能因为班子成员的变动把工作拉下,要像给自家修房盖屋一样,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虽然是豆口村的事,可要当成自家的事来做,才可能办成。
    一年多来,我为了搜集资料,不断下去,在豆口村的街巷院落,庙宇民居,进进出出,因为一个建筑细部,一截斑驳石碑,一段民俗传奇,走访,探寻,叩问,才知豆口村真的是名不虚传,豆口历史之久,遗存之丰,资源之盛,超乎我的想象。在和张庆堂的不断深入交流中,说过去,谈现在,谋未来,越来越投机,越来越感到他对家乡那种发自内心的挚爱,他的文化自觉令人感佩,他的文化情怀令人动容。
    豆口是浊漳河岸的一个大村,人口多,地土广,事情杂,能在这样一个大村当家实是不易。不惑之年的张庆堂,骨子里有着文化人的谦逊,他不慌不忙地照应着一村百姓的繁杂事务,从从容容地应对着村里村外的大事小情。
    张庆堂1989年平顺一中高中毕业后,次年,在村小学当上代课教师,一进校门,校长就给这位新来的年轻人压担子,让他担任毕业班的数学课,他没有辜负老校长的厚望,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年年会考,成绩在石城联区都名列前茅。微薄的工资难以支撑越来越沉重的家庭负担,1998年,在老校长和同事的频频挽留中,他依依不舍离开三尺讲台,北上石家庄打工。外出打工的经历开拓了他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识。2007年,他毅然决定回村创业,建起年出栏100多头的养猪场。几年下来,他的家庭一步步走出捉襟见肘的困境,家底日渐殷实。生活好起来的张庆堂开始思谋,如何带动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由于他办事实诚,群众基础好,2011年2月成功当选豆口村委副主任,在村委班子里,他一直分管水利,虽然是副职,实际上村委大头工作都落在他身上,他深知吃水、浇地、发电等等搁在豆口这样的大村,那是民生大事,发展命脉。他早出晚归,不敢有些许懈怠,从未让一件小事在自己手上耽搁。直到2014年12月当选村委主任,他的一言一行,所思所虑都始终离不开一个“水”字。他清楚“水”是豆口发展的根,根深才会叶茂;只有豆口的“水”顺了,豆口才会稳定,才会发展。他从“水”的平和、宽容、博大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可以说浊漳河水养育了他,也成就了他。2016年他当选平顺县人大代表。2017年12月他再次连任豆口村委主任。谈起这些年的工作,张庆堂用“四个一”给我作了概括——
一、一股清
    豆口村虽然地处浊漳河边,但十年九旱,老百姓吃上水,吃上放心水一直困扰着历任支村两委干部。
    很早以前,豆口村南,浊漳河北边沿的沙滩里,有一股细小的清泉。古人依泉而修成浅水井三眼,全村人都在这里吃水。有牲口的人家用驮水(豆口叫赶水),没牲口的人家用木桶担水,往返一次约二里远。寒来暑往,祖辈如此,到底持续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
    1960年,林县人民在修“红旗渠”时,帮助豆口村在半河坡(也叫河滩地)砌了一口深水井,将河南岸山缝里的泉水倒虹至水井。妇女、儿童开始备了小水桶担水,比原来吃水近了一半路,村民们一路挑水,一路高兴,总算结束了牲口驮水的历史。
    1968年,村集体在西券文昌庙处,发动广大社员砌了一个较大的水池。开始用水泵抽水,全村人畜饮水到了村边。村民用水就更近了。可由于渠道长,抽水时常有泥土杂质及其它赃物带进水池里,虽然吃水更近,但卫生条件又差了些。于是村民们都盼着吃上干净的自来水。
    1990年秋,豆口村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时间,在豆口村制高点砌了一个大水池。全村男女老少总动员,大街小巷铺水管,家家安了水龙头,户户吃上了自来水。为此,村里的文人编写了“豆口饮水四部曲”。
                   
河底驮(担)水

 豆口河底涌清泉,
 古人挖井有三眼。
 一井二井引水用,
 三井专叫洗衣衫。

 水驮驮水千百年,
 往返一次二里远。
 收秋打夏人疲累,
 起早搭黑把水赶。
                      
河坡担水

林县人修“红旗渠”,
帮我砌池半河滩。
倒虹漳南山缝泉,
清泉昼夜流潺潺。

家家备起小水桶,
妇女儿童把水担。
虽然肩膀吃点苦,
比上河底近一半。

村边担水

    六八(年)西券砌大池,
水泵抽水到村边。
尽管吃水更近便,
还是担子来磨肩。

夏天河涨池水浑,
漳河水源又污染。
冬日结冰池边滑,
姑娘孩子不安全。

灶前拧水

干部筹备好几年,
九零年秋安水管。
家家吃上自来水,
一股清泉润心田。

党和人民心连心,
国家资助十余万。
没有党的好领导,
甘泉怎能流灶前!
    2010年5月9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太行山隧道正式开钻。中南铁路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途经晋、豫、鲁三省,东至山东日照港,所以又称瓦日铁路。 其中,太行山隧道是山西境内的咽喉工程,太行山隧道进口位于平顺县,出口为河南省林州市,全长双向36.3公里。2013年4月17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小鹏还曾深入太行山隧道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高度评价平顺人民的奉献精神。中南铁路过境的平顺县石城镇各村像当年支持红旗渠建设一样积极支持中南铁路通道项目,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2014年冬天,正在人们为大山里终于开通火车欢欣鼓舞时,豆口村吃了二十多年的自来水突然断流。村民开始是在院里,然后街上,之后又到村委,大家焦急着,议论着,好端端的自来水怎么突然断了?这股泉水不仅可以保证豆口1650口人的生活用水,还可浇100多亩河滩地,豆口水电站三台机组的冷却水也用的是这股泉水。浊漳河岸人口最多的村吃水告急!县水利局曲志瑜副局长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地察看水源,了解情况,原来是中南铁路(瓦日铁路)太行山隧道在浊漳河南岸穿山越岭掘进过程中,山体的隔水层遭到破坏,山泉水都顺着隧道流向河南林州任村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看着汩汩清泉留不在平顺境内,大家无不心痛!如果有能力将隧道里的水引回来为当地所用,那该造福多少百姓!
    急百姓所急,尽管天寒地冻,豆口支村两委还是配合县水利局技术人员迅速行动,分头寻找水源。终于在2015年春天,经老人指点,在豆口村水电站拦水坝根寻找到一处泉源,虽然水量不大,但基本可以满足全村吃水需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提取水样去长治找到市编办的老乡岳树明帮忙,他带我们到市疾控中心化验水质。几天之后,化验结果出来了,符合饮水标准。我们马不停蹄积极上项,县水利局特事特办,迅速勘测立项规划,并资助2万元,村里又自筹11万,开挖渠池,架设电线,购买水泵,浆砌水池。麦收大忙之前,500米饮水管道铺就,河神庙上50立方水池建成。 从3月到5月,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解决了全村饮水困难问题,保证了百姓的正常生活用水。

二、一条水渠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豆口村建起了战备渠的配套工程引水灌溉。由于当时急于浇地,南港、后坪引水渠采用石灰砌石而成。因年久老化,渗水漏水十分严重。尤其是1996年遭洪灾后,二分之一渠岸倒塌,过水量锐减,轮灌周期拉长,灌溉成本增高,有三分之一地块不能得到及时浇灌。这时,豆口支村两委作出了硬化南港、后坪渠的决定。南港引水渠,从向阳庄洞口至岗垴全长4500米。1997年秋后开工,1998年春完工。共挖土2100立方,挖石1500立方,砌石200方,用钢材3500斤,水泥525吨,投工8900多个,连炸药及其它在内共耗资37万多元,其中扶贫队自助3万元。村民义务投工1个半,投石子1方。
    南港渠硬化后,由原来的亩均用水量120立方,下降为70立方,亩均节水为50立方,大大降低了成本。硬化后由于水流畅通,缩短了轮灌周期,保证了南港灌区700亩水浇地的按时浇灌。这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
    二十多年过去了,曾经为豆口村立下汗马功劳的南港渠日渐老化,跑冒滴漏严重,越来越不能承担豆口村的浇灌重任。在我们的积极争取下,战备渠大力资助,2015年秋天到2016年春天,为豆口村硬化水渠4000米。南港渠老化部分问题得到解决。豆口土地多,需要浇灌的地也多,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时任石城镇党委书记段开松、镇长吕秋林,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并专门召开会议,将豆口村主水渠改造列为石城镇扶贫攻坚重点工程。当选县人大代表后,我还将此作为建议专门提交大会。包村吕秋林镇长还亲自带我们上县找有关领导部门恳求支持。2016年冬天,经县财政局实地勘测,决定列为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项目,该项目投资300万元, 2017年秋天开始实施,2018年四月底完工。工程分两个标段,一标段,主要修筑3000米主渠。二标段,硬化2800米田间路,修筑7000米支渠。工程施工期间,解决了村里100多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几十户贫困户的务工困难。工程完工后,战备渠水自向阳庄自流到村下,每年渠道维修费可节省二万元,轮灌时间也可由十多天缩短为一周,可保证浇地1000亩,500亩荒坡花椒树也可得到及时浇灌。同时,2016年在县土地局帮助下,投资几十万元改善的近百亩土地也可以得到浇灌,农民群众收入将大幅稳步提高。

三、一个电站
    千百年来,豆口人民眼睁睁地看着咆哮无情的漳河,从村下滔滔东去,在水发河涨时还给人们带来种种灾难。村下同治八年和民国二十九年两次重修的河神庙,仍在静静地注视着曾经多灾多难的浊漳河,成为一方子民祈求河神保佑的历史见证。
    1961年4月,由当时的石城公社牵线,豆口和石城两村在石城梯子滃南岸,红旗渠放水处,修建了石城公社第一座小型水电站。1962年二月初二黄昏,豆口村五百盏电灯齐亮,这是豆口村最早的用电。豆口村民点灯不用油的理想终于实现了,这是豆口村开天辟地的大壮举。有了电,才给古老而贫穷的豆口村带来光明和生机。
     豆口水电站于1979年3月动工修建,前后经过一年零十个月的紧张施工。投工10.32万个,总投资83万,其中贷款47.25万元,动用土石5.91万方,架设并网线路和直供线路5公里,二号机组于1980年12月正式投产,三号机组1990年建成发电。
    水电站占地面积为178平方米,总装机容量为3×250千瓦,是平顺县村营电站中最大的一座。该电站属有坝引水式电站,拦河坝采用浆砌石拱型,坝长140米,高10米,引水渠750米,引水流量7.5立方米每秒,历年平均发电量为176.0万千瓦小时。它的运行方式为联网及自供。电站投产以来,经济效益逐年上升,由最初年平均纯收入六万多元发展到现在的五十万元,有力地支援了工农业生产建设,促进了全村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豆口水电站,本来是一个生产企业、盈利单位,但对于豆口村民来说,它又是一项公益福利事业。1980年12月正式投产后,对村民免费供电照明。由电工统一掌握,每天晚上全村统一着灯,夜里统一熄灯。熄灯前半小时先报灯,叫各家有所准备,半小时后全村统一灭灯。农忙时,早上天不明也要着灯。遇到红白事,由电工给户主接专线昼夜免费供电。1986年,电站盈余,年终分配时每一农业人口得款20元。十年后,为了规范管理,于1991年以家户电表上杆,规定每一口人每年可享受照明电60度(单身汉可多享受),超出规定者每超一度电按1角5分钱计费,每节省1度电按1角5分钱得款。大队对家户的小麦、谷子、玉米等粮食加工用电全免费。2003年豆口水电站并网,当年4月23号豆口村民开始用网电,水电公司对每一度照明电按4角7分5厘钱收费。年终,村委给每一农业人口补偿20元。从2005年开始对55岁以上的人每人补助30元。
    运行30多年的豆口村水电站,机械设备日益老化,用水量大,发电量少,维修费用大。为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脱贫主导产业,挖掘豆口水电站的资源潜力,我们支村两委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水电站技改项目。省文物局下派豆口村的第一书记李发明多次到省文物局、水利厅找有关领导反映情况。2016年夏天,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亲自到水电站实地察看,当场拍板大力支持。这样通过县水利局请示省水利厅争取资金15万,包村单位省文物局资助40万元,我们自筹13万元。2016年12月,投资68万元的豆口村水电站技改项目上马,2017年3月底土建工程完工,4月份购回新发电机,5月6月安装调试两个月后,7月份正式投产发电。3#机组从8月到12月运行5个月,水电站在原来年收入50余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60万元。水电站技改后,水省了,发电量却大大提升,每年最小给村集体增加15万元纯收入。原先村里规定,55岁以下每人补20元,55岁以上每人补30元。电站技改后,我们支村两委及时研究,每人增加补助10元。虽然仅仅是10元,对于这样一个人口大村,老百姓却感到满满的幸福。

四、一地文脉

    山有山脉,水有水脉,村有村脉。
    豆口村一面靠山,三面临水,整个村庄鸟瞰如“金龟探水”。有诗人曾这样描述豆口:“横漳水而带行山,枕龙门而控风壁。”从千年前的“三台村”,到隋代的“牛口村”、窦口村,直至改为豆口村。豆口村历史沿革清晰,文脉绵延不绝,各类人才辈出。一代又一代豆口先民秉持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传统,留下了丰富的庙宇和民居建筑,现存庙宇15座,寺庵1座;“张家大院”、“侯家大院”、“岳家大院”等明清代表民居30多处。抚摸那元明清直至民国的一通通石碑,仍可寻觅到豆口里当年的繁华与昌盛,也正是这繁盛孕育了明代知府张六顺,清代乡贤赵培德、赵树藩、张贞,民国贤达赵万松、张耕芝,革命烈士赵作霖等一批批历史文化名人。
    豆口村是浊漳河岸的文化重镇。豆口人爱闹红火,元宵灯会“九曲黄河灯”流传千年,所以表演的场地叫灯地场,又是庙会活动的主要场地,也叫会地场。豆口的出名源于每年农历二月二都要举行传统的“二月二庙会”,闹社火,唱古戏,敬神灵,祈求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庙会期间,戏班名角应邀而至,商贩货郎不请自来,本村艺人争相献艺,吸引了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地带的百姓扶老携幼云集这里,素有“百里水乡、三省交界第一会”之说。庙会上有拳术、跑旱船、跑竹马、扭秧歌、扛桩、拴高台、刮街等丰富多彩的社火活动。豆口农民剧团、豆口八音会、豆口鼓书、豆口拳家伙、豆口庙乐都会在庙会上轮番上演,高潮迭起,四里八乡的群众都要赶来一睹红火。
    保护好豆口村的传统风貌,保护好豆口村的历史文化,将一个完整的豆口村交给后代子孙,是历任支村两委持而不懈的功德工程。
    2014年11月,在省文物局和县文物旅游中心的支持下,太行三村生态博物馆及豆口村认知中心在原人民会堂正式挂牌。
    2015年争取县财政局一事一议项目,改造文化活动广场2400平米。
    2017年,西圪廊、麻池岸、太和日、东街圪廊街巷青石铺砌工程完工。
    为了更好地保护豆口村完整的街巷格局、独特的明清民居、淳朴的民俗文化,在县文联的支持下,我们对全村的家底进行了详尽的盘点调查,编撰了《豆口村传统村落保护与抢救工程申报材料》,制作了传统村落申报ppt,通过住建部门,积极申报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一个古老而充满生机的豆口村,正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奋力前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相信豆口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当我问起作为一名基层县人大代表,今年的人代会要提什么建议时,他脱口而出,保护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这是一个村干部的文化自觉,也是一个千年古村的文化自信……(特约记者:申志强)

 
 
 
 
 

·平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日 程
·平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执行主席分组名
·平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主席团常务主席
·平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主席团和秘书长
·平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议程
·平顺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公 告 (三)
·平顺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公 告 (二)
·平顺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公 告 (一)
·平顺县人大常委会公告
·平顺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公告

 
·长治市人大 ·城区人大 ·长治县人大 ·潞城市人大 ·武乡县人大 ·沁县人大 
Copyright © 2016 www.gzdsdb.com   版权所有:平顺人大信息中心  邮箱:czpsrd@163.com   电话: 0355-2210110
晋ICP备11005928号